馬瑞(左一)和家人在直播帶貨。
大戰場鎮元豐村黨支部書記李杏梅:“馬瑞就是我們元豐村的‘董宇輝’,這個小伙子可幫了村里大忙了,他帶動的不僅是銷量,更是鄉親們的信心!現在村里年輕人爭著學直播。”
大戰場鎮元豐村村民馬芳:“一路見證馬瑞在電商領域的華麗蛻變,從最初的迷茫到直播間的游刃有余,再到在電商領域的不俗成績,我都親眼見證,每個打包到深夜的包裹都包裹著你的匠心。哥哥,我永遠為你驕傲!”
人物檔案
馬瑞,30歲,中寧縣大戰場鎮元豐村人,抖音賬號“鄉村阿瑞”在全網擁有粉絲40多萬人,致力于推介家鄉優質農特產品。
創業故事
傍晚的元豐村,馬瑞在胡麻油工廠檢查設備,妻子和妹妹打包發貨,弟弟調試直播燈光,父親在一旁樂呵呵地幫忙。這個曾因“玩手機”被質疑的年輕人,如今成了全家人的“主心骨”。
馬瑞搞短視頻創作,父親馬國俊曾極力反對。
在馬國俊看來,土地才是安身立命之本,兒子整天“玩手機拍視頻,根本就是不務正業。”母親更是憂心忡忡:“村里人都說,大學生回來玩手機,能有什么出息?”
馬瑞大學畢業后,在北京、天津“漂”了兩年,參與了一些影視劇的拍攝,收入還不錯。
2022年初,一場家庭變故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——爺爺突然離世。“那一刻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,留在城市到底圖什么?父母年紀大了,家鄉的枸杞、蜂蜜還在‘土里埋著’,我是不是該回去做點什么?”馬瑞說。
回到家鄉大戰場鎮元豐村,馬瑞注冊抖音賬號“鄉村阿瑞”,成立寧夏西部視界影視傳媒有限公司,立志用鏡頭為家鄉“代言”。
但現實給他狠狠上了一課:沒有團隊、缺乏策劃,馬瑞的視頻多是隨手拍的鄉村日常,畫面零散,流量慘淡。“最絕望時,一條視頻只有幾個播放量,我整夜失眠,甚至懷疑自己選錯了路。”馬瑞坦言。
“一次,妹妹放暑假回來了,我們一家子去地里摘枸杞。視頻里,妹妹哼著歌,父親麻利地剪枝,母親笑著遞筐,紅似瑪瑙的枸杞在陽光下晶瑩剔透。這條充滿煙火氣的視頻意外爆火,播放量突破6萬,頓時我的信心就回來了。”馬瑞說。
父親的態度轉變,源于一場直播。
馬國俊養蜂多年,蜂蜜滯銷是心頭刺。2023年9月27日,馬瑞將蜂蜜包裝成“杞樂蜂”并直播帶貨,一夜清空庫存。直播中,馬瑞與父親互動的溫馨畫面被網友們見證。“你家蜂蜜真不錯!”網友對蜂蜜品質的肯定,讓馬國俊的眼眶濕潤了,這份信任比蜜還甜。
“第一場直播,賣了600多單,收入6萬元,這相當于過去我父親一年賣蜂蜜的收入。”馬瑞說,后來每場直播,父親的蜂蜜都能賣出4萬元左右。
眼看著兒子“把手機玩出了花樣”,馬國俊對兒子的態度也從質疑轉向驚嘆,從“反對者”變為“事業合伙人”,還主動融入兒子的視頻拍攝。馬國俊會焊接各種物件,視頻中的他被網友親切地稱為“焊武帝”,成為馬瑞賬號的流量密碼之一。
美麗鄉村,無限可能。
在馬瑞的鏡頭里,風趣幽默的媽媽、努力上進的弟弟和天真可愛的妹妹,還有其善解人意的妻子,一家人的日常互動充滿歡聲笑語,這種田園生活和情感共鳴,讓網友們直呼看得過癮。
隨著賬號知名度持續攀升,馬瑞也在不斷思索,如何憑借影響力為家鄉出一份力。他果斷將“杞樂蜂”更名為“與寧同行”,寓意“與寧夏同行、與家鄉共進”,并推廣家鄉枸杞、牛羊肉等特色農產品。去年9月,馬瑞投資建了一家胡麻油工廠,打算以弟弟的抖音賬號“馬大釗”命名。“名字里的‘大’字,是希望我們的特色產品越賣越紅火。”馬瑞說。
在視頻里,馬瑞皮膚黝黑,有人不解,為啥不用濾鏡?他說:“我們推介的特色農產品,都是零污染、零添加,不需要濾鏡,西北的烈日和風沙就是最好的美顏。”
問及今后的想法,馬瑞說想再培養一批村民主播,共同創作優質短視頻,共同參與家鄉發展。
“鄉村振興不是一個人的事,我想讓更多年輕人看到:扎根家鄉也能成就夢想,因為這里的土地需要被看見!”馬瑞說。
點睛之句
從“鄉村阿瑞”到“與寧同行”,這條創業路印證了一個樸素的真理:最動人的“流量密碼”,莫過于對家鄉的赤子之心。當青春與鄉土碰撞,手機屏幕里照見的,何嘗不是另一種詩與遠方?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見習記者 李萌 文/圖)